陈芋汐和全红婵是国家跳水队中的两颗璀璨明星,曾经彼此间关系和谐,携手共进。然而,随着“饭圈”文化的蔓延,她们的生活与事业都不再平静。两人不仅要承受来自赛场的压力,还要面对粉丝的无端猜测和恶意攻击。每一次的胜利都被无限放大,而每一次的失利也被人揣测和非议。尤其是陈芋汐,她已经深陷这种网络暴力的漩涡多年。
9月25日,陈芋汐在第15届全运会上海代表团成立大会上发言,首次公开讨论了她所遭遇的“饭圈困扰”。这是她第一次在公开场合面对媒体和公众,直面这一问题。此前,外界看到的只是她在赛场上稳定的发挥——例如,在2025年新加坡世锦赛上,她凭借430.50分完成四连冠,打破了“20岁必下滑”的魔咒,成为了中国体坛最年轻的“多金王”。然而,背后少有人知,她所承受的压力远不仅限于赛场上的表现,还有来自网络的恶意。
展开剩余83%从2021年东京奥运会以来,陈芋汐的社交媒体评论区几乎从未平静。每当她发布动态,总会有大量恶意评论接踵而至。作为一个十几岁的女孩,她不得不承受这些令人心碎的言论。为了保护自己,她关闭了评论区,卸载了社交软件,甚至依赖褪黑素才能安然入睡。这样的生活常态,本应与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无关,却成了她无法逃避的现实。
陈芋汐曾试图通过正面发言、展现乐观积极的一面来应对外界的攻击,可这些恶意并不会因为她的沉默而消失,反而更加猖獗。这一切的根源,实际上是在体育圈内,运动员的身份被过度娱乐化。曾经纯粹的竞技精神和竞争关系,如今却被一些粉丝视作流量的竞争,运动员变成了可以随意消费的偶像。
陈芋汐和全红婵,原本是中国跳水队最值得骄傲的“双保险”,她们在单人项目中互相激励,在双人项目中默契十足。然而,某些粉丝却给她们贴上了标签,将她们的成功抹黑成“资源咖”和“草根逆袭”。他们视运动员的成就为背后“见不得光的手段”,而这完全扭曲了她们的努力和付出。
陈芋汐的家庭背景被某些人恶意解读,她的爷爷是体操界的前辈,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,却被这些键盘侠解读为“后台硬”、“走后门”。她的每一项胜利,都会被质疑为裁判的“偏袒”;每一场失利,又被说成是“故意放水”。无论怎样的表现,总有人挑剔。
例如在2025年5月的全国跳水冠军赛,因全红婵因生长痛未能参赛,陈芋汐凭借稳定的表现赢得金牌。然而,她的评论区却充斥着“炸鱼冠军”、“保送金牌”等恶意词汇,有些人甚至开始编造陈芋汐贿赂裁判的谣言。这些无端的攻击和嘲讽,伤害了她的身心。
陈芋汐的身体本就不太好,她对牛奶过敏,训练过程中常常因此面临极大的身体压力。高强度的训练让她常常感冒发烧,有一次在预赛中,她甚至带着鼻血坚持完成比赛。尽管她膝盖有旧伤,每次训练都疼得无法直立,但她从未说过放弃。这些坚持,外界却视若无睹,甚至偏偏将她与全红婵做对立比较,仿佛只有踩低一个,另一个才能变得更高。
然而,随着事情的不断发展,网络暴力终究受到了法律的惩罚。9月18日,公安部发布了十起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的典型案例,其中包括针对陈芋汐的网络暴力事件。上海警方依法对三名网络暴力行为人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。这一举措,虽然为陈芋汐带来了短暂的安慰,但网络暴力的阴影并未完全消散。
陈芋汐这次公开谈论“饭圈困扰”,实际上是一种反抗。她已经不再选择沉默,而是勇敢地站出来发声,面对网络暴力,不再逃避。她在发言中提到:“唯有超越,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。”这句话不仅是对其他运动员的鼓励,也是她对自己的激励:超越恶意,超越质疑,超越不公平,用成绩和实力来回应一切。
在2025年世锦赛上,陈芋汐凭借430.50分实现女子10米台四连冠,打破了“20岁必下滑”的魔咒;她在巴黎奥运周期内累积获得了21个世界冠军,成为中国体坛最年轻的“多金王”。这些辉煌的成绩,是对所有质疑她的人最有力的回应。
然而,接下来的全运会仍然是陈芋汐面临的巨大挑战。她表示,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不断练习、思考,并在每次的训练中积累进步。为了应对决赛的高强度,她严格要求自己,力求在体能和技巧上都做到最精致。
陈芋汐能够走到今天,凭借的是她超乎常人的毅力和决心。她在巨大的压力下磨练自己,精雕细琢每一个动作。然而,她终究只是一个20岁的女孩,也会感到疲倦、委屈,也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。网络暴力的伤害,并不会因为几个恶意者被抓就彻底消失,曾经带来的心理创伤也需要时间去修复。
陈芋汐公开承认“饭圈困扰”,是她勇敢迈出的第一步。未来的路依然艰难,但她选择了坚持,选择了不再逃避。她的每一次发声,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坚强、勇敢的陈芋汐,期待她在未来的赛场上,继续用实力为自己赢得应得的尊重和荣誉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保宇配资-炒股配资手机版-低息配资公司-10倍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